20250909建立家聚會的生活–得人、留人、成全人
建立家聚會的生活–得人、留人、成全人
聚會生活轉變的關鍵
聚會生活要轉變,要從老的聚會方式轉到新路,主要的是一定要去叩門,作家聚會。叩門給人施浸後,要立刻和人約好一同聚會。已過我們在召會聚會中,聽了許多道,但要我們說一說,我們都說不出甚麼。現在,我們去作家聚會,都要學着說,結果我們所得的自然會更多。我們都知道,讀書所得的,不如教書所得那麼多。同樣的,一個姊妹結婚前,不會作媽媽,等到她結婚生了孩子,自然作起媽媽;餧養孩子,給孩子洗澡、穿衣等,她就學得更多。在家聚會中,不管我們會不會講,都得講,這一講,我們所得就更多了。
所以,這條路就怕我們不走;我們若肯好好的走,這乃是一條光榮、有前途的道路。這就是我們改制的原因。在改制之前,我們清楚看見,走基督教的老路,花錢請傳道人,並不是一條活路。一面說,不一定能請到好的;另一面說,卽使請到好的,他一個人也不能作一千個人,作一萬個人。召會要繁殖擴增,就得自己生孩子,自己養孩子,自己教孩子。
我們去作家聚會時,不能一直留在寒暄的階段;我們每一次去,都得給他們「注射」生命。藉著甚麼呢?藉著生命課程。我們每一次去家聚會,就是到府打針;我們乃是帶著四十八種的藥品,或者說是營養品,去給他們打針、注射。我們和他們談一談,要像醫生一樣,診斷出他們是缺少維他命 C 或 B。然後,根據他們的需要,給他們一針「維他命 C」。二十分鐘後,就再給他們打一針「維他命 B」,連打兩針。這樣,我們就沒有白去。
每一次,我們都需要藉著和他們談談,和他們一同禱告、禱讀,給他們打這些營養針。若是這四十八題,我們能週週帶他們讀一題,差不多一年,就可以全部讀完。然而,因著生命課程裏面的點非常多,非常濃,所以不能讀得太快;這個針要慢慢打,一點一點的打進他們裏面。或許一題可以讀兩、三次,不要太快,否則會消化不良;這樣,可能就需要一年半或二年的時間。
家聚會的必要因素–靈和話
作家聚會最重要的,就是要有靈;我們必須被靈充滿。故此,我們要禱告,要認罪;不只是三、五天禱告認罪一次,乃要天天如此。特別是當我們要出去叩門、帶家聚會時,我們必須先禱告透徹,並且認清我們的罪,讓主充滿我們,使我們裏面滿有靈。因爲聚會的第一個因素就是靈。
聚會的第二個因素,乃是話。或許有人會說,聖經有六十六卷,從那裏講起呢?現在我們編有生命課程,把聖經裏的要點編在一起,成爲一題一題的課程,有經文,有解說。你們去和人家聚會時,可以和他們一起讀,不要多說話,但要帶他們重讀、重讀、活讀,更要禱讀這些內容。這樣,就能把一課一課的經文、解說、重點,都作到他們裏面。不需要多,只要週週如此去給他們上一課,「注射」一針,把神的話,真理的光注射到他們裏面。長久而論,不到半年,你們定規能看見那個果效。你們會看見,你們所作到他們裏面的神的話,滿帶著真理的光和生命,會叫他們得著釋放,並且聖別他們。
神的話能叫人得著光照,得著生命,得著供應。你們有四卷生命課程,四十八個題目在手中,若是你們都能熟悉這些內容,當你們去和人談話時,就能立刻知道,這個人需要甚麼題目。所以,在使用這個課程時,不一定要按著第一課、第二課,這樣一路下來;倒要視他們實際的情況和需要而定,像醫生一樣,要能對症下藥。特別是所有的年輕人,應該把這四十八題,題題都讀透。不僅是背誦,更要融會貫通記著,讓這些話組成在你們裏面。這樣,當你們去看望人,與人家聚會時,神的話自自然然會從你們裏面出來。因著你們裏面有積蓄,有組成,有主的話、主的生命、主的亮光,並且主就在你們裏面;當你們去看望一個家時,你們就能輕而易舉的將真理的光、神的生命,作到他們裏面。
我們去作家聚會時,常會遇到種種的情形。譬如,有人信了主,卻不願意除掉偶像。這實在很難辦。按原則說,一個人不肯除掉偶像,我們就不該急著給他施浸。然而,他的確信了主,也知道不能再拜偶像,卻還想把偶像留在那裏。這怎麼辦?這時,千萬不要太勉強他;一勉強就會斷了,決裂了。不要勉強他,也不要逼他,但總要向他表明我們的態度,告訴他偶像是應該除去的。
或許有人會問,像這樣信了主,得救了,卻不肯除去偶像的人,我們到底該不該給他施浸呢?這要看情形。有的人,不要給他施浸,要等一等;有的人,應該給他施浸。曾經有人在受浸前,無論你怎樣和他交通,他就是不肯除掉偶像,但一受了浸,奇妙得很,他就有了一個轉變,把偶像拆除了。所以,這類的事不能作得太絕、太武斷。無論如何,人相信、受浸了,總是得救了。然而,若是他家裏沒有除掉偶像,就不該在那裏有擘餅;這是不可以的。在此仍有個分別,有個尺寸;家中沒有除掉偶像的,不能在這家裏有擘餅,這是鐵定的。
此外,還有關於抽菸的問題。因著我們都信了主,有主的生命,被聖別了,所以我們不喜歡看見人抽菸。何況我們都知道,抽菸有害健康。然而,許多事例告訴我們,有的人雖然抽菸,但也讀聖經;雖然抽菸,但也正常聚會。過不多久,他們的煙丟了,不抽了。所以,我們若是因著人抽菸,一時無法戒掉,而逼著他非戒了不可,否則不給他施浸,這就太過了。
再說到喝酒的事,這是更難辦的。今天在美國,難得有一個家是不喝酒的;他們許多家庭,每餐或多或少都要喝一小杯,好像不喝就不能喫飯。這怎麼辦?我們對此一定要有個分辨。有的人可以給他施浸,有的人還得慢慢來,這是沒有一定的,要視情況而定。至於一個人的嗜好,不是我們傳一次福音給他,他聽見後就能改過來的。這必須主在他裏面的生命長大,他自然會改變。有許多見證告訴我們,原來愛抽菸、愛喝酒、愛看電影的人,因著主在他裏面生命的增長,慢慢的,煙不吸,酒不喝,電影也不看了。
若是盼望人因著聽見福音,會很快的就轉變過來,不好的習慣統統脫乾淨,那是錯誤的,也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不要作得太過,也不要作得不及,總要按著真理,保守和人之間有一個接觸。每一次去帶領人時,若是覺得他們的情形還不可以受浸,就不給他們施浸,只要維持和他們的接觸,繼續供應他們。等到有一天,看見他們的光景實在不同了,可以受浸了,就給他們施浸。這些情形,你們都要能彀分辨,能彀掌握;因爲當你們去作家聚會時,可能只有一兩位配搭,沒有別人能幫助你們,所以你們要好好操練,好好學習。無論你們遇到甚麼樣的光景,都得給人一個解答,也都得有一個好的處理。在處理上,不要太過,也不要不及,總要維持與人的接觸。每一次的接觸,都要帶著恩典;多接觸一次就多一點恩典。
留言
張貼留言